张春梅老师心理健康基地的活动于11月25日下午如约在官一中进行,活动前一天学员杨阳绚在群里发活动主题:《天才枪手》影片欣赏及人物心理分析,大家带着愉快的心情期待第二天的活动。
第一阶段:大家围坐看影片
小琳是一个天才女学生,为分担家计凭借优异的成绩,以全免学费的资格进入当地的贵族学校拿奖学金念书,却发现学校私下向家长收取赞助费,因而决定带头逆袭帮助同学考高分,并从乖巧书呆子摇身变成聪明反叛者,从此开始了考场作弊生涯。班克是一个拥有绝佳记忆力的天才学生,能够背出圆周率上百位,班克发现了小琳不为人知的“交易”,识破举发帮同学获取高分来从中牟利的小琳。原本他对不择手段的作弊方式深恶痛绝但最终还是在现实面前低下了头,答应了合伙与小琳在国际型的顶尖大学入学考试中作弊,一场横跨两大洲的完美作弊方案横空出世,然而一切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最后却被监考发现了,失去了考试资格也被退学。
第二阶段:七嘴八舌议影片
整个观影过程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紧张、刺激、燃,《天才枪手》虽然表面上是一部超燃、热血的考场犯罪电影,但它真正想表达的却不仅限于此,电影中贫富差距以及古板畸形的教育制度问题更是引发了我们的热议。学员杨阳绚老师紧接着提出三个问题引发大家的热议:Q1:为什么女主能够回头,而男主没有?Q2:孩子有权了解家庭的一些实际状况吗?(比如经济、父母的婚姻?)Q3:朋友让你去做的事情你是否需要多思考?《天才枪手》片中的女主小琳和男主班克家庭条件十分贫困,学校虽然减免了小琳的学费,但20万泰铢的赞助费也着实让这个贫困的家庭难以承受,班克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开了家洗衣店,但机器老旧,经常故障,所以常常要靠手洗。女主能回头,一方面女主的父亲是一个榜样的示范,正义、正直、有爱,给予孩子正向引导。而男主家庭的情况以及男性社会承担角色等让男主难以回头。
当然,影片最后传达给我们的还是一个正向的价值观,世界如此,我们无法改变,更无法否定富二代们祖祖辈辈的努力,所以,我们要积极地面对现实,在相对公平的大环境下寻求平衡,不要以为靠一些小手段就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所以在我们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积极、正向。
第三阶段:青少年心理问题若干及建议
1.现在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的爱全家的希望都给了孩子,面对这么多的爱,孩子幸福吗?因为焦虑不堪,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会觉得如果考不到理想的大学,就非常对不起家长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好和殷殷期待。那么,一直背负着这种心理重担,孩子很难轻装往前走,而他们也只会更加焦虑。所以,父母有时候要告诉孩子不要去背这个包袱,要引导他们轻装往前走,这才是给孩子正确引导,孩子成长过程中也不要过分拔苗助长,让孩子厌学不堪重负。
2.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现在的孩子对话语权的要求变高了,他们渴望平等的对话,他们不想一味服从,他们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如果平等地看待他们,与他们交流,或许沟通会变得简单许多。
3.现在的孩子对个性化要求非常高现在的孩子希望在各个地方都能展现个性,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压抑他、否定他,他就一定会抗争。要么他就会选择不努力学习,要么与父母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心理的郁结无法排解,情绪无法释放,容易钻牛角尖,更偏激的会走上极端,自杀、自残......
4.死亡教育缺失追溯到文化源头,孔夫子的一句话,“不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白岩松也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了解死亡,不止是了解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理状态,更是了解人在选择死亡时,是怎样的心理状态。
余华《活着》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句子:“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现在的青少年可能还不懂什么是生死,要教育孩子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不管你是难过还是痛苦,遇到学业还是情感的挫折,都不能轻言自残、轻生、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活下去,未来一切更美好。
5.加强爱的教育有爱的世界充满阳光,有爱的世界充满和谐,有爱的世界正能量满满,有爱的世界万物可期!所以面对青少年的若干问题的时候,青少年身边恰如其分的爱与被爱可以治愈他们。同时爱也是各种问题的最好过渡方法。